Share this page:
Blog

難纏的主動脈瘤 死亡率極高

Click here to view this page in English.
世界日報和El Camino醫院合作  請問醫生專欄

主動脈瘤(aortic aneurysm)不是腫瘤,而是指主動脈直徑擴大。一旦過大時,可能會破裂,造成嚴重內出血。由於多半沒有症狀,很多人不曉得自己有主動脈瘤,甚至家人因主動脈瘤過世,親屬也不見得知道,還以為就是「心臟病發作」。

心臟外科醫師曹佩萱指出,常常聽到有人說:「我不曉得爺爺是怎麼過世的,好像是心臟病發作,就突然走了。」事實上,大部份的心臟病不會立刻帶走人命,這類描述很有可能是病人的主動脈瘤爆炸造成死亡。主動脈瘤破裂時,非常難治療,死亡率極高,只有及早以手術治療,才能減少憾事。

她表示,主動脈瘤沒有明顯的症狀,多數人是「不小心發現的」,例如因咳嗽就診,醫師做X光檢查時發現的。一般主動脈瘤的危險因子包括:年齡超過65歲、有高血壓疾病、吸過菸的、家庭歷史(不見得是有主動脈瘤,畢竟很多人不知道主動脈瘤是死因,只要家族中有人猝死就需要注意)。是否有主動脈瘤,通常是經由胸部的X光片先初步判斷,有問題再做其他檢查。

另外,雖然通常是60、65歲以上者是高危險群,但是有些人有遺傳風險,這些人20多歲,或者30多歲,就可能會有主動脈瘤。如果家族中有主動脈瘤,一定要提醒家庭醫師注意。
曹佩萱說,主動脈在心臟的上面,普通的主動脈是3到3.5公分,超過3.5公分就是主動脈瘤。就像橡皮筋一樣,被拉開之後就無法恢復,而且剛開始擴大了之後,就很容易擴大。主動脈超過6公分的話,爆炸或是剝離的風險很高,目前無法以藥物治療,必須手術。一般超過5.5公分就建議開刀,而亞裔因為身形更小,可能5公分就要開刀。

她強調,主動脈瘤必須在發生不幸前靠手術救命,「知道有主動脈瘤但不開刀的危險太大了,主動脈瘤不會自然縮回去;如果65歲時發現6公分的主動脈瘤不治療,以平均壽命來說,在死亡之前,幾乎一定會爆炸或是剝離。」
主動脈瘤手術是將有問題的部位換成人工血管,通常三個半小時到五小時可完成,住院四天到七天,成功率極高。

醫生小檔案:曹佩萱(Pei H. Tsau)。科別:心臟外科。出生於台灣,12歲時來美。University of Arizona學士、醫學博士、住院醫師訓練。2012年加入巴洛阿圖醫療基金會。

記者李榮/山景城報導

此文最早見於世界日報以及華人保健養生電子報 2016年夏季版。更多有關「華人健康促進計畫」的訊息